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柳州中医医院     |     作者: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15-11-24     |     浏览量: 3990     |     字体:【

    ——追寻市中医院科研创新一路高歌的轨迹

    金秋时节,收获的日子。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出炉,尊龙凯时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此外还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我国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或探索性的研究项目,所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基础研究各领域的当前最高研究水平。从2010年至今市中医院8次叩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门,而且大面积丰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等,展示了强大的科研实力。不仅创造了市中医院的历史,也成就了柳州医学史上的奇迹。日前记者走进市中医院,追寻医院科研创新一路高歌的轨迹。

    班子开会.JPG

    打造名医名科名院

    救死扶伤的基础是拥有高超的、先进的医疗技术。

    医院大发展,学科是关键。同仁们说,我们有个好的领导班子,他们高瞻远瞩务实进取。

    近年来,医院在科室发展上采取“固强扶弱”策略:保持龙头科室的发展势头,积极扶持有潜力有特色的科室开展科研工作,形成团队建设梯队。重点加强医院重点专科的支持力度,近五年,脾胃病科、脑病科先后各获得三项国家自然基金,成为“柳州之最”。其中脑病科获得“尊龙凯时认知障碍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成为了柳州市首家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jpg

    在龙头科室的引领下,妇科、风湿病科等有潜力有中医优势特色的科室砥砺前行,风湿病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教科对各专科的科研方向、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逐步形成了以临床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高精尖技术为突破口的科研团队。

    肖敬.jpg

    “科技兴院、质量强院”的战略,在市中医院已根植了几十年。

    市中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杨建青介绍,医疗质量不仅要制度保障,还要有能力保障,医院有时一天开展五六次大会诊、大讨论,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多年来医院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名科必有名医,名医在名科里发挥重要作用。

    医院还突出中医优势病种,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慢病、中医外治技术的整理研究、中医药对围手术期的治疗、中医“治未病”、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等多方面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整合医院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申报高级别课题。

    DSC_7964.JPG

    医学科研的进步,使临床中遇到的许多疑难病症迎刃而解,提升了诊疗水平和综合实力,让众多患者享受到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真正实惠。家住弯塘路的小伙子小黄至今谈到市中医院及时挽回自己的生命时,谈得最多的还是“名专科”的技术高超。2014年春节前,就读重庆大学回柳度假的小黄突发格林巴利综合征,被就近送到市中医院,很快他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上了呼吸机,起初病人家属要求转往其他国内知名大医院,可是看到脑病科副主任安红伟每天守候在病人身旁精心治疗,让家属吃了“定心丸”。2个多月后小伙子不仅康复出院,还邀请主治医师打起了羽毛球。

    安红伟.JPG

       

    人才储备厚积薄发    

    人才是立院之本,知识是发展之源,智力资本是医院人力资源沉积的精髓,是医院的精华。

    敢为人先的市中医院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制定了一系列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大力引进、培养和用好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业务精湛的高层次学科领军型人才。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敬业塑造人。让高层次人才变压力为动力,同时,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提前预支……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比知识、比学习、比技术的医院文化氛围,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好。另一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在职培训,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技术练兵和岗位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医院还选派临床科室优秀骨干赴德国、匈牙利等国的专科教学医院进修,紧跟世界先进医疗技术的步伐。

    周建飞(右6).jpg

    医院积极培养科研骨干,以点带面覆盖整个科室。医院设立了青年人才库,对临床科室优秀青年人才予以重点培养并给予相应待遇。经选拔,共有25名青年人才进入了人才库。科教科组织各科室重点骨干人员参加各类讲座、培训班,提高科研能力。各科室培养科室的科研团队,形成重人才、重科研的良好氛围。

    用心做事,用爱做事,在市中医院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脾胃病科是拥有最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科室之一,院长助理、脾胃病科主任周晓玲说,做科研很苦,做科研的人很少有娱乐活动,可是当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学术,就充满了激情、朝气。科研成果的奖励没有多少钱,远远无法补偿付出的艰辛,但是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不断进取。

    周晓玲.jpg

    医院在财力上大力支持搞科研,配套经费分配到个人。35岁的检验科副主任唐石伏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导师合作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今年自己作为课题负责人梅开二度。3年来往返于宿舍、实验室、饭堂“三点一线”,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枯燥、劳累、孤独……唐石伏说:“当研究成果被认可,论文在世界医学知名刊物发表,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唐石伏.jpg

    该院一直有中医“师带徒”的传统,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名中医学术经验,去年该院完成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医院第四期传统中医师带徒的年度定期考核。

    黄玲.JPG

    近两年来,市中医院还为正在建设的东院储备人才,引进高级职称11人,硕士以上人员83人,其中博士3人。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引进13人,骨伤科引进10人;自治区级重点专科脑病科引进6人,肾病科引进3人。截至2015年8月31日,医院在职职工1761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75人。高级职称186人(正高48人、副高138人),中级职称402人,初级职称933人。    

    杨建青感慨地说,现在有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更有利于医院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科研人员和冲击世界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