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尊龙凯时6个学科成为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来源:柳州市中医医院     |     作者: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20-12-31     |     浏览量: 4943     |     字体:【

    大雪节气虽然寒气逼人,但是又一个喜讯让柳中医人暖意融融。日前,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确定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尊龙凯时中医脑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成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加快推进我区中医药学科发展,整体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基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门人才,提升我区中医药学科竞争力,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经单位自愿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局长会议审议通过、公示无异议,确定75个学科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15个学科为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点。建设时间从2020年12月至2025年11月。

    重点学科是医院的重要品牌,体现医院的科、教、研水平,体现医院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为了强化专科优势,打造专科品牌,加强临床专科内涵建设,柳州市中医医院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技术能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以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使得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尊龙凯时将以此次6个学科获得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契机,继续精益求精,进一步推升医疗水平,有效解决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等问题,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尊龙凯时各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表示,要将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中医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认真完善学科建设规划,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学科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优化学科资源和结构,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保障学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科室展示 

    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洪定钢:柳州市名中医、主任医师,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从事中医骨伤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对骨伤疾病的治疗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体系。对治疗复杂骨折、膝骨关节病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等有着深入的理论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秉承中医“肾主骨”传统理论,对老年膝骨关节炎采取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祛瘀之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手术经验,在广西中医骨科界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主持与参的科研项目多次获政府卫生部门奖励。

    中医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内涵包括教学(以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技能)、临床(加强骨科科室建设,扩大床位数,针对优势病种及多发疑难病种提出新的诊治方法)、科研(针对优势病种和重点病种,规范诊疗体系,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医肝胆病学·学科带头人周晓玲:广西名中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柳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因学术、临床、科研等综合表现突出荣获2018年“广西名中医”称号,2018年“柳州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柳州市“新世纪个十百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15年荣获“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6年度“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多个省部、市级课题,主持项目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2篇。擅长中医体质管理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肝胆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肝胆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基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阐述肝胆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我学科本学科论治肝胆疾病主张将体质辨识与疾病诊治相结合、“中药经方内服与中医外治”相结合及饮食辨证施治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相结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医“治未病”思想理念。学科善用经方治疗肝胆疾病,提出肝病从“伤寒论三阴病”进行论治,在诊治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方面形成了系列较为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理论体系。学科重视中医体质学研究,提出并构建了中医红外热成像六经体质模型。学科内涵主要包括临床、教学、 科研 3 个方面。

    针灸学·学科带头人徐敏:广西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脊柱外科及四肢关节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高风险、高难度的颈椎体骨折、脱位、肿瘤的诊治及颈椎病,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侧弯,髋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从医30余年,整理开创出的“脊柱失去平衡理论”,简称“脊柱失衡理论”,并根据该理论整理出“脊柱整体辨证及外治方案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技术。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12项,课题“脊柱整体辨证外治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临床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特色临床诊规范化研究首批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通过广西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个人成果登记号201091088-3),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针灸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在全面整理古今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与思维方法来阐述其规律,并对其建立可靠的疗效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运用针灸对疾病进行干预,从而达到康复或者缓解的目的。

     中医脾胃病学·学科带头人税典奎:现任世中联消化病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委员,广西中医脾胃病分会常委,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广西科技厅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擅长运用六经辨证结合《伤寒论》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及个人见解。擅长运用“经方内服结合中医外治”诊疗模式治疗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六经辨证内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技术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治疗干预方案。

    中医脾胃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消化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基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阐述脾胃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和论述自古就有。古代中医对脾胃疾病的认识包括“胃脘痛”、“吐酸”、“泄泻”、“腹痛”等。中医脾胃病学的内涵根植于深厚的传统中医,是传统中医和现代消化疾病的结合,其内涵也包括了多个层面。目前,中医脾胃病学科的内涵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通过系统归纳,系统整理脾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体系,补充完善中医脾胃病学的学科结构,不断深化基础研究以有效促进学科的学术发展,并丰富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在对中医药防治脾胃病临床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促进脾胃病中医药防控体系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中医药规范化防治脾胃病奠定基础,特别是重视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的提出。三是以现代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化学等先进技术为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开发适用于临床的防治脾胃疾病的有效中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脑病学·学科带头人安红伟: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对神经内科疑难病诊断有丰富经验,擅长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及危重病抢救。现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急诊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病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广西科技厅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项目及柳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其他省市级别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2部。先后荣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区适宜技术应用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及三等奖多项。2020年荣获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医。



    中医脑病科学努力发挥中医治疗脑病的特色和优势,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专注于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脑病临床治疗,并对多个中医流派中的脑病理论进行系统整理,筛选有效方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学科中医学术水平和防治脑病能力的提高。

    主要包含以下临床研究工作:以《黄帝内经》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合多个中医传统流派中有关脑病的学术思想,重点针对中医脑病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经络脏腑理论、六经证治规律、脑病预后和治未病方面开展研究。主要涉及脑病的诊法与辨证、脑病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脑病的治则治法、脑病的护理、各类脑病的证治规律及其预后,脑病的预防、脑的养生等,涉及的主要中医病证有头痛、眩晕、中风、口僻、厥证、脱证、闭证、昏迷、痿证、痉证、癫狂证、郁证、痴呆、健忘、颤证、不寐、多梦、耳鸣等,对继发性脑病所归属的一些中医病证,如暑温、经行头痛、热入血室、经行情志异常等也作相应探讨。    

    中医肿瘤病学·学科带头人宁雪坚:主任医师,现任广西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广西协作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常委,柳州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学习。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主持厅局级课题一项,主要参与国自然和区自然基金课题各1项,并参与多个厅局级课题,主持项目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奖三等奖1项,参与科研项目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编专著一部。

    中医肿瘤病学进一步对《中医治疗肺癌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医治疗肺癌优势病种方案》进行优化,形成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初步方案,并重视临床医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请专家指导,反复论证,优化完善诊疗方案,形成规范的、合理的最终方案。拟形成区内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技术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学习班或培训班的形式,向全区各级医院推广《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接受区内各级医院定期进修学习,培养肺癌中西医诊疗临床业务骨干。科学、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必将对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证人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有重大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