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不用开刀! 内镜ESD术治愈早期食管癌

来源:柳州市中医医院     |     作者: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21-10-14     |     浏览量: 6825     |     字体:【

出现吞咽哽噎感

廖先生近2周吞咽食物出现轻微哽噎感。他是个很谨慎的人,加上平时关注医学科普知识,所以不敢怠慢,来到尊龙凯时消化内科就诊。

640.webp (2).jpg

消化内科副主任陈峭经过详细问诊后,建议他做一个胃镜检查。完善胃镜检查后发现:食管中段黏膜增厚、片状潮红糜烂、表面粗糙有结节感,怀疑是早期食管癌。   

陈峭安慰廖先生说,要确诊是否是早期食管癌,还需进行放大内镜、超声内镜、CT等相关检查,若真是早期食管癌,也不用担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目前较好的早期食管癌治疗方法。廖先生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核酸检测后,办理了住院手续。 

ESD术优势明显

廖先生入院后第二天,潘益巧主管医师为其安排了色素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检查,检查发现,放大内镜提示食管病变处IPCL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AB分型大部分呈B1型,可见B2型,碘染病变呈不染区;超声内镜见对应食管病变处食管壁增厚,以黏膜层为主,部分波及黏膜下层。胸部+上腹部增强CT未见转移表现。

640.webp (3).jpg

针对患者的病情,科室随即组织专家讨论。张志杰主任医师,马高峰主任医师,朱初良主任医师,陈峭、叶剑等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从手术方式、适应症、禁忌症、患者获益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虽治愈率高,但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因食管缩短、胸腔胃形成、贲门改变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患者经评估,病变在黏膜层及黏膜下浅层,未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属于早期食管癌的范畴,依据指南,结合尊龙凯时内镜技术,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采取内镜微创手术(ESD)治疗。

640.webp (4).jpg

ESD术是针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该手术可以一次性切除较大范围的病灶,属微创治疗,其优点是既可以取得完整的标本,有利于病理医生对病变诊断,也可以降低肿瘤残留率和复发率,且无体表切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治愈性切除病灶

640.webp (1).jpg

经过一系列充分准备,由尊龙凯时消化内科主任张志杰主任医生主刀,梁春护师配合,为患者实施ESD微创手术:麻醉成功后,内镜下于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环周切开黏膜→黏膜下剥离→创面处理。经过长期经验积累,消化内镜手术团队对手术步骤了然于胸,因此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出血量不足5毫升,病灶完整切除,保留了食管肌层及外膜,避免了食管节段的切除。廖先生从麻醉中醒来,感觉只是安心地睡了一觉,丝毫没有感受到手术的疼痛。

640.webp.jpg

术后第三天,廖先生开放流质饮食,术后未出现发热、吞咽困难等不适。第五天即能正常饮食。值得高兴的是,术后病理回报食管原位鳞癌,病灶环周切缘及基底部切除未见癌细胞。意思就是病灶切除很完整,属于治愈性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即可。

什么是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国内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如何发现早期食管癌呢?近十年来,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开发应用,使得早癌的发现率不断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目前较好的进行早期食管癌、胃癌治疗和诊断的主要方法。 

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部分早期患者有吞咽哽噎感、食物滞留感等不典型症状,未予重视,等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后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