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儿科健康知识系列(一)----小儿腹泻

来源:柳州中医医院     |     作者: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09-03-10     |     浏览量: 4670     |     字体:【

     

小儿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者;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发生改变,性状可以为稀水便、粘液便或脓血便,有时患儿会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精神状态差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发病以夏秋最易发病。病因多由饮食不当,损伤脾胃,导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久而不愈,则酿成疳积。严重者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治疗上中医根据病因把小儿腹泻大致分为3型来治疗。

 

1、感受外邪:有寒邪和暑湿之不同。

   偏寒者症见:腹痛肠鸣,鼻塞流涕,大便清稀,色淡不臭,口不渴或发热,厌食,治宜祛寒化湿,方用霍香正气散加减。

   偏热者症见:水样稀便,色黄气臭,腹痛即泻,暴注下迫,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岑连汤加减。

 

2、内伤乳食:喂养不当,以致损伤脾胃而成腹泻。临床症见:腹痛胀满、大便酸臭、泻后痛减、厌食或兼呕吐。治宜祛积消食,方用保和丸加减。

 

3、脾胃虚弱:先天脾胃虚弱,则水湿内生而为泻泄。分为脾气虚、脾阴虚、脾肾两虚型。

    脾气虚症见:大便稀薄或水样,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或奶瓣,身弱肢冷,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腹痛厌食。治宜:健脾扶正、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阴虚症见:皮肤干燥、小便短赤 、泻黄色水样便、精神倦怠或烦躁、口渴欲饮。治宜用玉阴煎加减。

脾肾两虚型症见:久泻不止,大便完谷不化,四肢厥冷,面色毓白治宜温 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

 

    尊龙凯时儿科针对患儿年龄小,难吃药的特点,研究出各种外治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

1、穴位中药外敷:主要运用温胃散外敷治疗外感风寒及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艾灸法:隔物灸或艾条灸特定穴位治疗脾虚或脾肾虚泻。

3、推拿疗法:给予摩腹,补脾土、推七节骨等。对湿热型患儿,初次推拿有腹泻反而加重的现象,此为热邪下泻,是疾病好转的表现,继续治疗即可收效。

此外饮食问题,对泄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吐泻频繁的情况下,临时禁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但时间不宜过长,可通过适宜的补液后,再给予具有一定营养的米汤,清稀饮料,然后根据病情,恢复或逐步恢复原来饮食。

友情链接: